我的烏拉拉練功坊

請來參觀移植到 Google Firebase 的成績 https://oolala.xyz/ken73chen/

2017年9月9日

路人都嚇得一身冷汗

photo credit: Quetzalcoalt0 What is that thing via photopin (license)

在看 TVBS-N 新聞的時候,記者報導一些芝麻綠豆社會案件、車禍時,很愛講「路人都嚇得一身冷汗」;每次我聽到,就很想問問那個記者:
  1. 你怎麼知道路人在冒冷汗?是你觀察到的,還是路人告訴你的?
  2. 當時有多少位路人,你訪問了幾位路人,得到「路人都嚇得一身冷汗」的結論?

這兒有一篇 BBC 中文網的新聞《台灣內閣改組 賴清德掌閣揆能有新生機?》,報導首先,用粗黑字體簡單幾句話說明整件事情:「蔡英文宣佈新任行政院長,林全向蔡英文提出辭呈」,接著,BBC 記者訪問了兩個人,對於「換行政院長是否意外」提出正反兩面的意見;接著,介紹賴清德的出生地、求學和從政生涯;然後訪問一位政治學的學者,對於賴清德當行政院長、林全下台、賴清德的兩岸政策、賴清德和蔡英文之間的關係,以上這些事情的看法。

在報導賴清德的兩岸政策之前,BBC 還有一段特別製作的短片,說明美中台之間的關係為什麼那複雜。

大概這些也是讀者需要知道的:發生了什麼事?為什麼會發生?會帶來什麼影響?

新聞台總是喜歡說,他們現在報導的那些內容,正是觀眾愛看的,其他像是國際新聞之類的,往往會讓收視率下降。

這段很直白的話,帶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:

「為什麼報導新聞要考慮收視率?」

是報導新聞,不是製作新聞,新聞素材本身對收視率的影響,記者無法也不該企圖改變,否則就成了製作新聞;如果新聞台是根據收視率決定報導的內容,那就是購物台了。

媒體的立場

媒體應該是中立,且公正客觀的,不應該有立場。

才不是這樣子的呢!

媒體當然可以有立場、不中立,但是要讓大家都知道;有立場的媒體並不代表會悖離新聞專業,中立的媒體也不見得就有新聞專業。

例如中國時報,大家都知道因為老闆的關係,這整個集團都是站在親中的那一邊,所以在閱讀中國時報的時候,就不會太高興或太生氣了。

要害怕騙子,不用怕立場不同的人。